骊山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古今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其自然景观秀丽、人文古迹众多,它是在白垩纪时期通过强烈的地壳运动从秦岭向北分离出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东西绵延25公里。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距西安仅30公里,地处临潼城区边缘,属城郊型森林公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园内山势险峭,林木茂盛,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断层地貌别具一格、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由于有地下温泉,地温较高,落叶类的乔灌草具有落叶晚、发芽早的特性,常绿乔木也生长的浓郁苍翠,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使得骊山这座在平坦的关中平原突出的青山显得尤为醒目和独特。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13公顷,有森林植物300余种,野生动物和鸟类3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骊山景区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景观景点遍布骊山的各个角落,多达40余处,上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烽火台,中有纪念女娲娘娘的老母殿,下有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遗址兵谏亭,西有牡丹沟,东有芝兰谷,另有明圣宫、鸟语林、三元洞、老君殿、七夕桥、上善湖、上德苑、石瓮寺、石瓮瀑布、遇仙桥、举火楼、饮鹿槽、鸡上架、达摩洞、天文台等景观景点。其中兵谏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遇仙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母殿、老君殿、石瓮寺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西安市古树名木4棵。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对骊山胜景及其历史地位曾做了恰当而准确地概括。作为华夏源脉的所在地,骊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是一座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名山,也是西安市一处极具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区域。
骊山,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7年被评定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旅游景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之一,201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入选“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获选陕西省“最佳旅游服务示范景区”,2012年度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森林公园、陕西省平安示范景区、西安市五四红旗团委,顺利通过了西安市服务名牌复审。而它的发展也时刻吸引着亿万炎黄子孙的目光。
多年来,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始终坚持以“打造人文骊山,构建和谐景区”为总体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12年度实现入园人数99万人次,全年实现经济收入3600余万元。同时,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载体,狠抓绩效考核管理,依托骊山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充分利用骊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广泛筹集资金,开发建设景区,打造知名景区品牌形象。作为具有独特景观资源的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已与兵马俑、华清池等著名人文景点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临潼旅游体系,为陪衬和烘托人文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骊山国家森林公园自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管理处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从树立精品意识着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实施骊山景区全方位包装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景观质量,完善景区服务体系。先后投资近4000余万元,完成了骊山引水二期工程,景区水网改造工程,红色旅游项目配套工程,东绣岭改造工程,烽火台改造工程,游步道新建改建工程,景区停车场建设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星级公厕建设,导示标识牌更新,东西绣岭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及骊山景区防火远端预警监视系统建设工程。通过这一系列建设工程的实施,骊山国家森林公园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在景观质量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经过我单位认真自评,景区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最美森林旅游景区的推选要求,现申请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最美森林旅游景区。